第一一七章 天高三尺_大唐坑爹穿越系统
御书房 > 大唐坑爹穿越系统 > 第一一七章 天高三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一七章 天高三尺

  为了更好的了解各地的实际情况,别被那些个一个劲给李祐戴高帽的当地官员们给蒙了,李祐早早的就安排了手下人去到各地打探。

  而且安排的都是昝君谟和梁猛彪这类暂时还没有官面上的身份,名义上还是普通民众的家伙,以行商探亲一类的名义过来的。

  他们和其他一些个被他们招募过来的江湖人士,本来就是混迹于鱼龙混杂的江湖,乔装打扮这些角色倒也得心应手。

  当然李祐也调动了官面的力量,查看了一些历年的考功,了解下当地的人口数,生产情况,直接或间接的也能了解下当地人的生活现状。

  他本人亲自看到的更多的还是军事方面的,插手这些州县的政务就越权了。

  总体而言,因为进入贞观年以后的连年丰收,此时的普通民众生活条件还算是不错了。

  而大唐的军功爵制度目前还能得到很好的执行,尤其是府兵们上升渠道是很通畅的,也能得到足够的回报,只要是作战努力,功勋够多的话,是能保证过上比一般人要好上许多的日子。

  军士上进,再加上此时的整体政治氛围比较清明,军队更一直是李世民主抓的重点,所以李祐所见,各地的军备都没有松弛的迹象。

  沿海的一些州府在享受海上贸易带来的利润的同时,也没有放松守备海上门户,整体还是很令人满意的。

  在李祐暗示过他们大唐和高句丽早晚必有一战后,各地的将官们那精气神立马就不一样了,颇有点摩拳擦掌的意思。

  李祐也在几个重要的港口城市留下了自家管事,为下一步做点贸易,甚至弄个自己的船厂早做准备,当然也还有一些其他的打算。

  选在这样的时候,可以说是大摇大摆的放下这些人,显然就是为了让当地的主官都大开方便之门的,摆明了就是要搀和当地的贸易。

  对此这些官员不仅没有感到愤怒,反而有些欣喜的意思,这还不用拉就下水了,以后打交道的机会可就多了。

  唯一的忧虑就是不知道这位到底贪婪到什么地步,是不是个好伺候的主,这要是真个碰上了天高三尺的狠人,他们少不得也得跟着背些骂名,于官声还是有碍的。

  这边李祐表面上看忙着游山玩水,也确实没少带着武则天妹子去各地的风景名胜转悠,而在他不在的这段时间里,他真正的地盘齐州那边则经历了一番变故。

  薛大鼎和刘仁轨都得了李祐的嘱咐,要把他刚弄出来的那些东西推行下去,骂名让他这个顽主来背,好名声自然留给薛大鼎和刘仁轨两人。

  虽然东西看着已经比较成熟了,李祐可不只是交给了他们图纸,也让手下的工匠弄出了样品,甚至连相关的工坊都开起来了,只等着李祐走了以后就开始,强压也好,利诱也罢,反正甩锅给李祐就是了。

  虽然薛大鼎和刘仁轨两人也试过效果了,确实是难得的好东西,可谨慎起见,倒是并没有直接大面积的铺开,而是先选择了刘仁轨所在的县进行了一个试点。

  如果看到了效果,再想推行下去阻力也会小很多。

  还是那句话,上杆子不是买卖,等到其他民众想方设法的想要弄到这些东西了,再想推行就容易多了。

  当然这样做李祐背负的骂名也会小很多,他俩人的压力相对也要小一些。

  越是感受到李祐这种信任,还有堪称知遇之恩的礼遇,他们越是不想让太多人误会了李祐,真个去骂他。

  事实上李祐能拿出来郑重其事的交代这两人的自然是好东西,也差不多是所有穿越者前辈都会用到的两样东西。

  这第一项自然是后世很多人都知道的曲辕犁,只不过大部分人都处于没见过猪跑,只吃过猪肉的阶段。

  而李祐可是在副本世界里有专门收集过这东西的资料的,有现成的事务参照,这图纸自然就牢牢印在了他的心里,想要再还原回来就容易多了。

  而且曲辕犁的制造于大唐的技术水平来说完全是没有难度的,重要的还是想法上的突破。

  如果李祐没记错的话,这曲辕犁其实大唐后期就开始逐步流行开了,只不过形制上和后世最为成熟的方案肯定还是有一些区别的。

  而李祐直接就拿出了经过时间验证最为实用的那一款,就让薛大鼎和刘仁轨两人有点惊为天人的意思了。

  他们也能够明白这样好用的一款农具对于他们,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意味着什么,所以才会那么的热切,也才会生出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思。

  谁让李祐把好处都推给他们了呢,那可是万家生佛级别的名声。

  至于李祐拿出的另一个东西,其实更像是真正的在给自家招揽生意。

  他只是让手下弄出了砖窑,一次可以出很多砖,从而让成本大量下降的新式砖窑。

  这东西对普通民众来说,意义肯定不如曲辕犁来的大,但也不是说没用,有些房子换成用砖来建造还是很有必要的,只是更多的可能还是那些个富户,或者家族中人才更加认可这个东西。

  不过这么一来倒也算是照顾到了李祐治下的各种不同阶层的民众,算是一次普惠性的雨露均沾。

  顺带着他这个正主也能落下些实实在在的好处,赚些钱帛。

  而真正推行的过程还是如同李祐预料的一样,当地民众一听说要弄这些东西,而且怎么听都是摊派的意思,本能的就有点抗拒。

  也很自然的就把这当做了李祐变着法搜刮民脂民膏的一种手段,然后李祐就免不了得了类似“天高三尺”这类的名号。

  不过等到这些人不得不把这些东西用起来的时候,毕竟是花了钱买的,闲置着不是更浪费吗,还得应付上面的检查呢。

  这一用就不得了了,这才发现原来这些都是真正的好东西,相比起价格来,他们算是赚了大便宜的。

  老百姓心里都有本账的,虽然他们可能不说,不过对薛大鼎和刘仁轨两个父母官的评价倒是高了许多。

  有那心思活泛的,干脆趁着价格还低囤积了一些,然后等到口碑发酵起来,隔壁县府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听到风气,找不到渠道买的时候,正好可以转手赚一笔,还真有几个通过倒腾这些东西发了财的。

  等到李祐那边一圈玩下来,准备回来的时候,这边薛大鼎和刘仁轨也已经总结过效果,考虑到口碑传播的差不多了,这才正儿八经的在齐州范围内整体推行。

  而同样是差不多的时候,大唐长安城里,也发生了一件大事,多少也和李祐有点关系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yushufang8.cc。御书房手机版:https://m.yushufang8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