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2章 朱氏的雄心_我的姑父叫朱棣
御书房 > 我的姑父叫朱棣 > 第332章 朱氏的雄心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32章 朱氏的雄心

  第332章朱氏的雄心

  面对朱棣的询问,徐景昌斟酌了一下,认真道:“陛下,这个成与不成,取决于陛下看这件事的态度……可能成,也可能不成,不成也可以当做成,成也可能在未来变得不成……总而言之,成与不成……”

  啪!

  没等朱棣发作,徐皇后先拍桌子了。

  “徐景昌,都是至亲骨肉,你在这里耍什么嘴皮子?”

  姑姑一怒,徐景昌可招架不住,连忙道:“姑姑,这事属实不太好说……方才徐钦讲了三代的例子,夏商周不断分封,宗室开枝散叶,光大华夏,自然是好的。但是眼下就有个不好的例子,我也不能不说啊!”

  “哪个例子?”

  “就是蒙古汗国。”徐景昌道:“成吉思汗英雄了得,南征北战,打下了偌大的天下,而成吉思汗死后,立刻陷入了诸子夺嫡,窝阔台、贵由、蒙哥……到了忽必烈手里,便不能号令其他各国,只能守着中原之地,更多作为大元天子了。”

  蒙古人这段席卷天下的历史,不需要徐景昌多说,大家伙都很清楚。成吉思汗快速崛起,打下了偌大的疆土,他在世的时候,就把土地不断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们。

  而随着征服的地盘不断扩大,蒙古贵胄先后建立了察合台汗国,金帐汗国,窝阔台汗国,伊利汗国,加上大元朝,蒙古人统治的疆域空前辽阔。

  但这个疆域也只是看看而已。

  就算成吉思汗活着,他也只能靠着超高的威望,勉强统合四方,下面依旧是贵族各据一方罢了。

  而随着时间推移,分封的王公越来越多,蒙古帝国也越来越碎……名义上很大一片,实际谁也不服谁,还爆发了好多次内战。

  最终到了忽必烈时期,彻底分崩离析。

  所以你说分封很成功吗?

  不成功,并没有起到巩固蒙古天下的目的。

  但是呢,你说不成功吗?

  貌似也不对。

  大元朝即便被老朱给灭了,其他的汗国尚在,黄金家族依旧拥有许多国家,势力庞大,非同小可。

  从延续家族基业的角度来看,这又是成功的。

  可这种成功又有多少含金量?

  其实也没多少。

  蒙古人虽然征服了庞大的地域,但是为了实现有效统治,也不得不向当地势力妥协,其结果就是黄金家族不断本土化……在中原这边,他们开始接受儒家,改变过去的习惯,顺应中原的风俗。

  其他汗国,也都类似,向本土势力妥协,譬如说刚刚崛起的帖木儿帝国,虽然号称蒙古后裔,可他们和鞑靼部的差别,甚至比鞑靼和大明的差距还要大!

  虽然是蒙古人,但也失去了自我。

  这算是成功吗?

  似乎也值得商榷。

  徐景昌的这番解释,让朱棣和徐皇后都沉默了……把皇子分封出去,这是挺好的事情,即便大明朝亡国了,还有人能延续朱家血脉。

  可问题是如果背弃了祖宗,他们还算是朱家血脉吗?

  更可怕的是背弃了祖宗的朱家人,反过头来打大明朝的朱家人……这岂不是更大的悲剧?

  徐皇后苦兮兮的,看着朱棣,“陛下,要不还是别费这个力气的。”

  朱棣眉头深锁,咱永乐皇帝没有别的,就是一生要强。

  “徐景昌,伱给咱仔细分析下,说说到底该怎么办?”

  徐景昌收敛了笑容,正色道:“陛下,向外发展的最上等,是能建立起稳固统治,并且改变各国风貌,让他们归附华夏,沐浴王化。久而久之,成为中原的一部分,夏商周三代,秦始皇开凿灵渠,经略岭南。汉朝通西域,开通丝绸之路……这些都是最上等的例子。”

  “次一等,就犹如朝鲜、安南等地,虽然没有并入大明,但他们依旧以说汉话,写汉字为荣,并且以小中华自居。”

  “再次一等,就是不少蛮夷之国,他们虽然不通教化,但是仰慕大明风物,不远万里,前来通商贸易,采购商货,为大明朝送来金银钱财。”

  “最后一等,就是那些既不沐浴王化,又不和大明真正往来的化外蛮夷了。”

  徐景昌道:“陛下,臣粗略总结,要往外面分封……其一,是要掌控住地方,这是一切的前提。其次,要把文明传播过去,要能改变人口的构成,要能让当地人真心归附,久而久之,和大明没有差别……这是最上等的结果。”

  “其次,要控制住地方,但也向当地的风俗妥协,因地制宜……但是,依旧要保住华夏的核心,拥有相当数量亲近大明的势力,在关键的事项上面,能够配合大明。”

  “往下说,就是虽然掌控了地方,但是华夏教化没有立住,面对当地势力的不断反扑,最终惨淡收场。”

  “其余情况,诸如干脆没有建立统治的,或者虽然建立统治,但是很快胡化,反过来危害大明……”徐景昌道:“陛下要想做这件事,就必须把一切的问题考虑妥当,千万不能一厢情愿,一味想到好的方面。”

  朱棣认真点头,“这个自然,朕知道,朱家子孙未必就没有混账……但咱们总要往前走这一步,不可故步自封,你说是不是?”

  徐景昌颇为振奋,朱棣的野心总是让人感到满意。

  有一个如此坚毅的天子,属实是干事之人的福气。

  虽然徐景昌不是什么干吏,但是朱棣这么想,他规划起来也方便。

  “启奏陛下,既然充分考虑了这些情况,要让臣说,第一件事,必定是加强和各方联系,能够掌控诸国,让这些国家接受大明保护。然后由大明派遣宗室子弟,成为国主。”

  朱棣点头,“对,你说的没错。”

  徐景昌道:“既然如此,臣这里正好有个提议,就是要求相应的藩国,接受用大明宝钞结算商货……并且准许大明在通商口岸设立银行,方便交易。”

  “让藩国接受大明宝钞?”

  朱棣顿了顿,“这能行吗?”

  徐景昌笑道:“总比直接用兵简单吧?臣给这个方案取名叫做华夏结算同盟。这事情一旦推开,对于大明和各地的商贸往来,都会是极大的助力。钱货通畅,就方便教化。用一样的钱,读一样的书,想一样的事情,久而久之,自然成为一家人。”

  朱棣沉吟之后,笑道:“人家秦始皇是车同轨,书同文。你这是先统一钱财啊!”

  徐景昌含笑道:“臣就是个过日子的人,自然很在乎这个。”

  朱棣笑道:“也是这个道理,亏本的生意没人干,你去操办吧。”

  徐景昌又道:“陛下,还有一件事,既然要传播华夏文明,壮大中原教化。往外用兵,不能光是派兵打仗。还需要传播文明,这一点在北平办学的时候,已经针对藩王加强了教育。如今到了诸位皇孙这里,是不是更应该尽早下手?”

  “对!”朱棣猛地看了看一众皇孙,哼道:“你们可听明白了?定国公说了,你们往后要好好学本事,知道吗?”

  众位皇孙似懂非懂,反正皇爷爷说话,就跟着答应呗。

  倒是徐显忠这小家伙,嚷嚷的声音比谁都大。

  “知道了!”

  徐景昌不由得瞪了这小子一眼。

  “这是天家子孙的事情,你别凑热闹。”

  徐显忠扁扁嘴,很不服气,“凭什么小弟能去,当大哥的不能去,这不公平?”

  小家伙还挺入戏,朱棣笑道:“行,自然是行!咱们朱徐两家,也没有什么分别。你小子有本事,长大了以后,就打下一块地方,朕也给你封王。”

  “一言为定!”徐显忠兴奋大叫。

  朱棣笑道:“朕一国之君,还会骗你小孩子不成!”

  徐显忠这回可得意了,忍不住从椅子上跳下来,跑到了徐景昌面前,得意洋洋,“爹,我以后的爵位比你高,你是不是也要听我的?”

  “我听你个大头鬼!”徐景昌简直想揍这个小笨蛋,你凑那个热闹干什么?

  你当为父真的在意分封不分封朱家人啊,我想的是把宝钞推广出去,别的不说,先增加一些岁入是真的。

 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,我这个通政使,可是担负着九州万方,没钱是万万不行的。

  徐景昌没法说破,朱棣却是很满意,“老大,你们几个还有什么话说?”

  朱高炽道:“父皇,孩儿想来,这往后不光要培养皇家子弟,还要安排相应的人员,跟着一起读书,学习本事……往后征讨各地,建立藩国,不光要派人,派兵,还要派遣治理地方的文臣,要安排兴办学堂,推行教化的人才。这个数量可不是小数啊!”

  朱高煦跟着道:“既然如此,不如就成立一所皇家学堂,专门干这个事,至于开销,如果户部不够,我愿意出钱。”

  咱汉王没别的,就是有钱。

  徐景昌忙咳嗽了一声,“此事还不劳烦汉王殿下,你只管培养技工就是……这样经略海外的人才,我亲自培养,区区花费,户部自然有办法承担。”

  朱高燧眨巴了一下眼睛,“那我呢?没我什么事啊?”

  徐景昌看了他一眼,“你要是想帮忙,就去打听下,看看有多少夷人愿意主动归化,尽快告诉我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yushufang8.cc。御书房手机版:https://m.yushufang8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